全球船市蛇年反彈有亮點
2014-02-24 08:12:12 來源:船舶經濟貿易 編輯: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
主力船型占比大 大型船企接單多
三大主力船型占比明顯回升
2013年1~11月,從成交結構看,散貨船、油船和集裝箱船成交量占總量的份額全面回升。以載重噸計,三大主力船型占比高達91.5%,高于2012年的82%。其中,散貨船成交量占到全部成交量的56.1%。
具體船型來看,典型船型貢獻突出。1~11月的新船市場,訂單呈現向典型噸位船型高度集中的特點。18萬噸和6.4萬噸的散貨船,11萬噸和5萬噸的成品油船(船型 船廠 買賣),萬箱以上集裝箱船,8.4萬立方米LPG船(船型 船廠 買賣),大型LNG船(船型 船廠 買賣)等船型的成交明顯領先其他船型,對造船市場的貢獻非常突出,同時也推動三大主力船型成交占比的回升。
訂單主要集中在大型船廠
由于大型船廠擁有更強的研發實力、更多的船型儲備、更高的生產效率和更好的建造質量,在船價普遍較低,全行業虧損接單的條件下,船東更多地選擇大型船廠,導致新船訂單集中在大型船廠手中,中小船廠接單非常困難。據克拉克松統計,2013年1~11月,現代重工(船機庫 位置)、上海外高橋、現代三湖、日本聯合造船等接單排名前10家船廠共承接新船545艘、5541.5萬載重噸,占全球總量的46.2%;排名前20家船廠共承接訂單810艘、共計7891.8萬載重噸,占全部新船成交量比重分別達65.9%。
中國在高端船型競爭中仍處下風
2013年1~11月,中國船廠共接單852艘、5543.2萬載重噸、1679.0萬修正總噸,居世界第一位。從份額看,按艘數和載重噸計算,中國船廠1~11月市場份額分別為45%和47%。按修正總噸計算,中國船廠1~11月市場份額為40%,相對韓國的優勢有所減小,仍是全球第一。但以金額計算,中國船廠接單金額僅為276.9億美元,市場份額僅為31%,遠低于韓國的41%;以載修比衡量,與韓國仍有不小差距。
從船型產品結構看,中國船廠產品結構有所改善,承接了一定規模的液化氣船(船型 船廠 買賣),但半數以上訂單依然來自散貨船,1~11月,以載重噸計,散貨船占中國訂單的比重高達71.1%。而韓國船廠在大型集裝箱船、成品油船/化學品船(船型 船廠 買賣)、LNG船、鉆井船(船型 船廠 買賣)、生產平臺等高附加值產品上的優勢非常明顯。
低價節能是新船成交主要推動因素
危機以來,受燃油價格持續高位運行和國際海事規則日益嚴格影響,船廠通過采用最新動力設備、大力優化船型等方式,紛紛推出“節能、環保、安全”的綠色船型,大幅降低燃油消耗。從1~11月的市場特征看,在低船價和低運營成本的吸引下,不少投機者和新進入者的訂單接踵而至,而老船東為了保持自身競爭力,也想方設法融資訂船。極具投資價值的高性價比船舶成為促進船東下單的源動力。